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中国科技大学为什么从北京迁到合肥?北京不香

来源:中国电力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般来说,以“中国”两个字开头的大学,都在北京。但也有几所不在北京,而在外地。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动不动就有上百年历

一般来说,以“中国”两个字开头的大学,都在北京。但也有几所不在北京,而在外地。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动不动就有上百年历史的大学相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堪称“年轻”——它是在上世纪50年代才宣告成立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急需各类科学技术人才。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是全国的学术科研中心,拥有众多的高级科学人才,但也需要培养后备科学技术人才。在这种情况下,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提出利用中国科学院的自身优势,创办一所附属科学技术大学——这就是后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58年9月,在初秋的阳光中,第一批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的1634名大一新生,陆续从全国各地赶到学校。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大礼堂举行成立暨开学典礼。第二天,《人民日报》以《中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为题,在头版头条浓墨重彩地报道了这件中国科技教育史上的大事。

1969年10月26日,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中国决定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北京轻工业学院、北京机械学院、北京电力学院、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铁道学院等13所农林地矿油水电等工科院校迁出北京,迁到河北、陕西、山东、安徽、湖北等地。

这就是著名的“京校外迁”事件。

当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初选择的是河南和湖北,派出了两个工作组,到这两个省去寻找地址。可是,河南和湖北表示没有接收一所大学的能力,婉拒了。随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再派出两个工作组到江西和安徽。江西已经接纳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分校,无力再承担更多高校,去江西的工作组也吃了闭门羹,倒是安徽表示愿意接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结合当年的历史背景,我们也没办法批评河南、湖北和江西的短视。毕竟,那是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口粮普遍短缺,一个地方的确很难一下子接收几千人的大队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搬迁到安徽的第一站,其实并非合肥,而是安庆。可是,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批疏散的900余人到达安庆时,被安顿在一幢三层小楼里,显得拥挤不堪,连最起码的食宿问题都得不到保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随即暂停搬迁。

这时候,安徽方面表示出极大的诚意,拿出合肥最好的师范学院来接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他们说:“安徽人民不吃不喝也要把中国的科学苗子保住。”于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搬迁到了合肥。

从1969年12月至1970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用将近一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搬迁工作。

众所周知,安徽并不是一个富裕的省份。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安徽各方面的资源都非常有限。但是,安徽尽可能地从教育经费、建校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提供了保障,使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最短的时间里就恢复了教学科研工作,并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包括开办少年班、创办全国第一个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与外国大学和科研机构签订合作交流协议等。

安徽省的许多地方,到今天都没有实现冬季集中供暖,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师生们在上世纪70年代就用上了暖气。

安徽省自己也有大学,比如合肥就有合肥人引以为傲的合肥工业大学。然而,从优先级和支持力度来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排在合肥工业大学前面的。这就意味着,安徽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看作了自己的“亲儿子”……

安徽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倾力支持,以及长期共处形成的相濡以沫。上世纪80年代以后,曾经从北京外迁到各省的13所大学,大部分都陆续回迁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却始终留在了安徽。

在特殊的年代,安徽抚育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又反过来“反哺”了合肥。

近些年来,合肥依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技力量,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着十分卓越的表现,一跃成为中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合肥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这些科技人才创建了科大讯飞、科大创新、科大国创等一大批科技公司,有力地助推了合肥的经济社会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电力教育》 网址: http://www.zgdljyzz.cn/zonghexinwen/2020/1028/583.html



上一篇:国网福建电力开展青马工程“3+3”红色教育活动
下一篇: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组织2020级新生开展学

中国电力教育投稿 | 中国电力教育编辑部| 中国电力教育版面费 | 中国电力教育论文发表 | 中国电力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电力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