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感谢遇见我与当代电力文化杂志的情缘

来源:中国电力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听见冬天的离开,我在某年某月醒过来,我想,我等,我期待,未来却不能因此安排……遇见你是最美丽的意外”。听着孙燕姿的《遇见》,静坐在家里的写字台前,看着书架上摆放

“听见冬天的离开,我在某年某月醒过来,我想,我等,我期待,未来却不能因此安排……遇见你是最美丽的意外”。听着孙燕姿的《遇见》,静坐在家里的写字台前,看着书架上摆放的杂志,我的脸上经常会浮现出幸福的笑容,如果生活是掬欢笑,我想把欢笑收藏起来,装进一个叫《当代电力文化》的精美盒子里,珍藏与它的相遇,收藏它的墨香。

人生追求向往的东西太多,但每个人品味又不尽相同,特别是2014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我,一次偶然机会与《当代电力文化》初次相识。那时,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极佳---那落落大方的开本,赏心悦目的封面设计,朴实而具匠心的版面安排,还有印制精美的中心彩页,都似有一股清新的气息迎面而来。后借来仔细研读,被里面的栏目中经典文章和美文故事所吸引,便爱不释手,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是哪一天,蓦然生发出这样一个念头来:难道我只能当读者,就不能当作者吗?有了这样的“野心”,便再不“安于现状”了,还真就开始行动起来。

一连几天几夜辛苦构思,我的第一篇文章《浅谈反腐倡廉建设之道》就孕育而生了,随后迫不及待地按照杂志投稿邮箱发了过去,在忐忑中耐心等待。不想数月后也就是2015年1月,稿件刊登于《前沿》栏目中并收到样刊。手捧着精美而又散发着油墨香的杂志,总觉得我是在迎接一位来访的美丽而端庄的姑娘,喜悦与敬重之情溢于言表。从此以后,《当代电力文化》几乎成为我月月必用的“文化大餐”,似乎见不到,就感觉欠缺和遗失了什么,慢慢地便产生了一种依赖和眷恋。记得有首歌这样唱道: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歌词里所表达的,就是我近五年来阅读《当代电力文化》的感觉。

一本杂志,虽薄虽轻,但它传递的是一份真情、一份美好、一种责任,更是一份浓浓的爱。这些年来,我陆续在期刊上发表的一些经验性论文和管理类论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编辑细心指点,改出来的,功劳一多半应归于可敬的编辑们。更令人感动的是,编辑们不仅关心着作者的写作,也真诚地对待着作者,积极畅通交流的渠道,用苦心和匠心,帮助作者完成篇篇上佳之作。我相信,在一份杂志众多的作者与读者中,这绝不是我一个人的独特感受。这种感受经历了多少个春秋,恰似美酒,酿得时间愈长,味道愈醇厚。

以良师为伴,与益友同行。感谢遇见!感谢与《当代电力文化》相伴同行,是它让我懂得了快乐工作生活的真谛,找到了人生的乐趣,它还教会了我许多许多。我会珍惜与《当代电力文化》的这份情缘,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路永远走下去。E&CT


文章来源:《中国电力教育》 网址: http://www.zgdljyzz.cn/qikandaodu/2021/0708/1716.html



上一篇:巨大的成就辉煌的前景
下一篇:中国电力教育大学院校长联席会第四届第三次会

中国电力教育投稿 | 中国电力教育编辑部| 中国电力教育版面费 | 中国电力教育论文发表 | 中国电力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电力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